团学工作
您当前的位置: 本站首页 > 团学工作 > 正文

“云实践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简报第十一期

时间:2022-07-23 16:05:10  作者:

2022年7月18日,电子工程系“探寻”云实践团队队长刘玉格通过腾讯会议的方式,带我们参观了马烽纪念馆,并且讲述了很多关于马烽的文学事迹。

马烽纪念馆是人民作家马烽先生曾经居住过的地方,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,马烽先生曾经挂职汾阳县委副书记,长期蹲点在贾家庄体验生活、进行文学创作,期间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、影视剧本。如《我们村里的年轻人》、《饲养员赵大叔》等,这些作品中的许多人物原型均来自于贾家庄,整个展馆集中展示了马烽成长的历程、革命的历程、文学创作的历程、对外交往的历程。这里珍藏了马烽先生的众多创作手稿、文学著作、各个时期的经典照片、众多的电影作品等。目前,马烽纪念馆已经成为了“山西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基地”。

马烽,山西孝义市人,幼年随母亲寄住邻县汾阳舅父家,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重要流派“山药蛋派”代表作家之一。新中国成立后他创作作品改编的电影《我们村里的年轻人》《泪痕》在当时家喻户晓。《我们村里的年轻人》是反映新中国农村生活最有代表性的影片,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十大献礼片之一。作品《咱们的退伍兵》获第六届金鸡奖、第九届百花奖等多项大奖。

1992年,山西省委、省政府曾授予马烽“人民作家”荣誉称号。

走进这处纪念馆,马烽当年居住的窑洞,两百多幅生前生活和工作照,手稿、著作与村民一起劳动时所用过的农具等百余件遗物均在展示之列。随后我们了解到了马烽先生的写作生涯。

1940年冬,马烽随剧社到延安,先后在鲁艺附设的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和部队艺术学校学习,在完成学习任务之余,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,开始尝试文学创作。1942年9月16日,延安《解放日报》副刊发表了他的小说《第一次侦察》,由此开始了文学生涯。总结马烽60年文学创作生涯,可以归纳为“三个原则”,即:让农民读者喜欢,认定深入生活的路子,以真诚的责任感写作。作为一个作家,真诚和一以贯之是最可贵的品格,而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却为数不多,马烽做到了。

有人曾问:几十年文学创作,有什么经验、诀窍?

马烽答:实实在在深入生活,到生活中获取素材。

马烽几十年来在生活上一贯朴实无华,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地位,为人正直,待人真诚,光明磊落。他的人品和文品,堪称楷模,受到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爱戴;他留下的作品,永远活在读者心中。